环保科普|解密!我们身边的环保知
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电子工业水污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排污许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
关于增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湖泊是如何分类的?
破坏臭氧的“元凶”
宜宾市的工业结构及治理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我们的家乡森林资源怎么样呢?
近40年没在我国露面 毛腿渔鸮:
环保科普
2014 年环保部门对违规企业十大处罚情况
2014 年 7 月 15 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对全国所有燃煤发电企业 2013 年度脱硫电价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部分燃煤发电企业存在擅自停运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脱硫设施未能与发电机组同步投运,享受脱硫电价补贴但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已对违规的燃煤发电企业脱硫电价款进行扣减和罚款,共计5.19 亿元。 山西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 12558.86 万元 内蒙
2012 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2012 年 1 月 15 日,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水中的镉含量约 20 吨,污染团顺江而下,污染河段长达约三百公里,并于 1 月 26 日进入下游的柳州,引发举国关注的“柳州保卫战”。这起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 2 月 2 日,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 133 万
重庆开县井喷污染事故
2003 年 12 月 23 日 22 时,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 16H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 243 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3 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 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 6432 万元的严重后果。2004 年 9 月 4 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开县
2005 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
2005 年 11 月 13 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 其中苯超标108 倍,对松花江造成严重污染,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殃及拥有400 万人口的哈尔滨市停水四天,工厂饮食服务业全部停产、停业,引起俄罗斯强烈投诉,事件直接导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辞职。 给予 12 名事故责任人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其中: 1)王芳,吉化分公司双
沱江污染事故
2004 年 2 月 28 日开始,四川沱江简阳段出现水污染导致零星死鱼现象,到 3 月 2 日沱江流域简阳至资中段的水污染已致使 20 万公斤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 160 余万元,这次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亚硝酸盐,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人为地把大量氨氮超标几十倍的工业废水,排进了沱江,造成下游内江、简阳等地,上百万人前后近二十天无水可喝。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亲赴四川沱江关注污染事件。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概况
(一)任务 根据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有两项任务。1.保证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目的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以及符合生态系统健全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三)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简介
环境保护法规是调整环境保护中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发展经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环保法规迅速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法律分支,是和近几十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环境严重恶化,以致需要国家政府干预这种情况相联系的。
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1972 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 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和 2012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外部条件。我国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 年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我国正处于左倾社会主义思潮当中,当时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没有污染”,“说社会主义有
环境保护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环境保护应运而生。 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
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
环保不是摆设,不是点缀,更不是“没事找事”。在雾霾频现、水土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法》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新的环保法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吸收了近年来被社会热议的焦点,修订后的环保法增加了关于生态红线、雾霾治理及应对的相关规定,在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加大信息公开等方面有重要突破,被视为中国用重典向污染开战的举措。
2007-2018©CopyRight,YBEMC.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办公电话:0831-8246026 业务联系:0831-8246057 网站服务:0831-8246544
地址:宜宾市翠屏路246号 邮编:644000 蜀ICP备18015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