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科学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建议从目标区域的地理条件入手,通过了解目标区域的地理条件,掌握基本资料,有效开展监测点的布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若不能提前掌握区域的实际情况与地理条件,则会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有序展开监测点布设工作。因此,实际勘测要分别勘测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压情况、空气温度与湿度情况、地势地貌等,综合考虑布设监测点,以此保证空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要想科学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建议工作人员灵活掌握多种不同的布设方法,保证布设能充分满足监测需求,提高布设的有效性。
例如,工作人员可用功能分区布设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监测点布设方法,需要充分掌握目标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情况,考虑其风向,并调整监测点数量及位置,从而获得准确数据。
网格布设法也是较为常见的布设方法,需要将目标区域按照特定规格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网格,将监测点设置在两条直线的相交点位置,之后再进行整体布设。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下风向位置多布设一些监测点,在上风向位置布设较少的监测点,从而对比二者数据。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网格的大小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监测效果。因此,建议工作人员结合具体、准确的城市数据,合理规划网格大小,以此保证监测效果。
扇形布设法一般应用于较为偏远的山区,相较于上述两种布设方法,这一布设法能有效监测山区内的空气污染情况,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少。工作人员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切实设置监测点位置,之后要建立相关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与监管制度,为维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布设工作是有效监测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改善地区空气质量提供真实依据的关键工作环节。因此,建议工作人员在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空气监测技术,以此充分发挥监测点的布设效用。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灵活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准确预测地区空气环境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空气污染问题。另外,工作人员还可用气相色谱法监测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获取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以便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具体路径。
以西安为例,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以北,秦岭以南,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文化区位和交通枢纽。西安属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1~14.3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在528.3~716.5毫米之间,由北向南递增。受制于该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因素,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有效监测西安市空气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在西安市设立了13个国家级控制点:兴庆单位(XU)、小寨(XZ)、西安人民体育场(XPS)、曲江文化产业集团(QCIG)、经济开发区(ETDZ)、广运潭(GYT),制造厂(MP)、高新西区(HWZ)、草滩(CT)、纺织城(TC)、长安(CA)、阎良(YL)、临潼(LT)。这13个监测站都位于海拔500米以下,大部分位于山脉以北的平坦地带。站与站之间没有山体屏障,也没有污染传输通道的问题。因此,获得的污染数据反映了场地周围污染源的特征,证明该布置方法有效。
结合空气污染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在监测点布设的过程中,建议工作人员要明确监测目的、掌握具体污染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数量,严格遵循特定流程展开布设工作。此外,还要结合空气监测目标区域的地理条件,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效用,为促进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