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建筑是指用夯土作为材料的建筑。夯土与生土相对应,是指以人力或者机械外力压实了的泥土。夯土的特点是结实、密度大且缝隙少,在古代是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一般用于建筑房屋地基、围墙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故宫、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这些古建筑,他们的地基都是夯土。
中国的夯土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殷商时期,夯土技术已发展得很成熟。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夯土仍然被国人广泛使用。在古代,人们用石灰和动物血液作为增固剂,现代则采用石灰、水泥或沥青乳化剂。 夯土建筑被称为“生态建筑”,因为夯土材料成本低、零污染、保温性能好。目前全世界仍有近30%的人口将夯土作为建材。夯土技术也叫“干打垒”,这个名词曾经伴随着“大庆精神”而家喻户晓。过去干打垒是直接将黏土填入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用人力夯实,劳动强度极大,建一幢夯土屋往往需要数十人的人力。如今,人们发展了新型夯土技术,包括使用红泥、粗砂、石灰配比而成的“三合土”来替代过去的黏土,以及在三合土中掺入更有效的稳定剂。过去“舂杵”是主要夯实工具,如今则有带液压锤的现代夯土设备。 夯土屋冬暖夏凉,坚固结实。过去被认为土气的夯土建筑特有的泥墙泥砖外观,又逐渐被现代审美接受,成为改造旧民居设计大潮的材料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