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此举能大幅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提升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垃圾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本身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科普角度梳理人类与垃圾的关系,并阐明垃圾循环利用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 在地球上,每种生物都会产生废弃物。动物靠吸入氧气生存,氧气恰恰是植物产生的一种废弃物;植物又靠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成长,同时又产生新的氧气。动物进食后消化不了的东西即粪便排出体外。粪便给土地施肥、滋养植物,植物又让动物填饱肚子,植物、动物死后由微生物或者一些食腐动物来降解,这样地球的物质就循环起来。
如果没有物质循环,那么产生的粪便、动植物残体将堆积在地球上,植物将缺少矿物质难以生长,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就土崩瓦解了。自然界的废弃物就在生态循环中不断消化、更新。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食物和资源,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地球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
全球每天产生550万吨生活垃圾 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主要的废弃物是粪便和动植物残体,自然界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着动植物的生长、废弃物的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随着人类学会驯化植物和动物,开始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有所加强,因此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3000年前,黄河中上游地区分布着森林和草原,农牧业相当发达,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大量泥土被冲刷到黄河,使黄河成为泥沙之河,在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自16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现代化工业大大提高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也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其一是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工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工业垃圾),农业上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其二是生态环境破坏,这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等。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面对改造自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癌症死亡增加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76亿人口,一天产生300万吨粪便和550万吨生活垃圾。如此巨大数量的生活垃圾单纯依靠自然界循环无法降解,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尖锐问题。
垃圾处理的历史 在石器时代,人类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吃剩的骨头,大部分废弃物都风吹日晒最终回到大自然中。因为人口稀少,生产方式落后,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垃圾对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城市,据史料记载,古都洛阳在公元140年已有百万人口,还有长安(今西安)、罗马、巴格达等都是古代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百万人口聚集在一起会有多少垃圾,又怎么处理呢?
中国最早关于垃圾处理的记载是在商朝。《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市民如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断手的处罚。《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打60大板。唐朝都市中建有厕所来收集粪便,运到郊区农田当肥料。
虽然对垃圾、粪便作了积极的处理,但年长日久仍会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西安、北京等城市人口众多,经历几百年后由于垃圾、粪便等污染环境,导致地下水含有大量硝酸盐,造成百姓不适宜继续居住的状况。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汴梁(今开封)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
在中世纪欧洲,市民将垃圾和粪便倒在大街上,还随地大小便,整个城市污浊不堪,街道满是垃圾和粪便形成的污泥,臭不可闻。在1348年到1352年短短4年时间里,有2500万人死于淋巴腺鼠疫,即黑死病。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与垃圾处理不善有莫大的关系。没有妥善处理的垃圾是老鼠理想的栖息地,老鼠大量繁殖携带着致命细菌到处乱窜。垃圾和粪便污染水源,人们喝了受污染的水就会生病。因为受够了城市的脏乱差和横行的瘟疫,从16世纪初,城市治理开始在很多欧洲城市提出来,出现了掏粪工、清洁工,但进展很缓慢,很多欧洲城市一直到18世纪都是又脏又臭,与现代干净整洁的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