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是地市规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宜宾生态市创建工作启动于 2007 年,2011 年进一步明确了将生态市建设作为建设美好新宜宾和经济强市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生态优良”“生态宜宾”的新要求。 生态市的主要标志 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文明程度高,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建设生态市的意义 建设生态宜宾,是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建设生态宜宾,是提高宜宾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宜宾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宜宾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 宜宾生态市创建进展 一是将生态保护作为《宜宾市城市总体 规 划( 2012—2030 )(纲要)》的重要支撑,列出全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章,提出建立秀美宜居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打造生态文明互动的新型发展典范。二是彰显宜宾“显山露水”特色。建成山水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融三江、三山、三城区、园林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绿化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生态园林布局,展现宜宾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新形象。三是启动“三大湿地公园”建设:利用凤凰溪和宋公河建设湿地公园,利用南岸污水处理厂排放水建设湿地公园;即将启动“三江六岸”滨江环线等生态工程,提升宜宾生态环境。
四是推进宜宾“三江流域”生态保护。 五是启动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 宜宾市生态村镇的创建 截止 2014 年年底,长宁县、翠屏区已获省级生态县(区)命名,南溪区、江安县、宜宾县省级生态县(区)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生态办的技术核查。全市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 8 个、生态功能区 1 个;累计成功创 建生态小区 92 个、生态村(社区) 2700 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2 个、省级生态乡镇 39 个;绿色学 校 172 所、绿色社区 26 个。
|